2)第239章 亿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部里,便有一名知客,脚步匆匆,将一张字条送出去迎宾院,送到在外等候的高家仆从手中。

  等到高家的大人物将那张字条打开,便见到上面只写了三个字:“界身巷”。

  界身巷位于潘楼街南侧,原本是京中有名的金银彩帛的交易地点1。但凡在京中做大宗生意的,对此都不陌生。

  因为这里有时一笔交易就值成千上万贯,对于在汴京城生活的百姓而言,这些数目字简直是为所未闻,不可理解。

  高绍祥骑着马,赶到界身巷前。

  他接到族老传来的消息,说是堂弟高绍平打探得的消息,要他去界身巷探探情况。

  高绍祥对高绍平此人并不喜欢,认为他只是个靠着家族荫庇,混吃等死的子弟罢了。谁能想到这个堂弟竟似打探出了重要的消息。

  高绍祥来到界身巷跟前,探头一望,便知他这马匹根本进不去——巷内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竟似热闹非凡。

  高绍祥纳闷:他这才多久没来潘楼街,这界身巷怎地会在区区几日之内就热闹成这样了呢?

  于是,高绍祥一跃下马,将缰绳丢给伴当,自己独自一人从狭窄的巷口挤了进去。

  哪知进巷十步之后,就没有那么拥挤了,道路开始变得畅通敞亮。高绍祥可以看见巷子两边的院落。这些院落大多虚掩着门,门旁挂着漆成黑色的小木板,上面用白垩写着“油市”、“茶市”之类的字样。

  高绍祥辨认那鼎沸人声的来源,认定了一座小院。只见那门口挂着的黑色木板上歪歪斜斜地写着两个字:“米市”。

  门也一样是虚掩的,高绍祥一推门,便宛若置身闹市。

  “现货,现货,就在城里——”

  立即有人追问:“多少石?多少钱?”

  先发话的那人也答得爽快:“三千石,105文——”

  高绍祥熟悉市面上的行情,知道此人说的乃是每斗米的时价。至于说“现货”,应当是指这些米就在城里,现场就能给出来的意思吧。

  “只有三千石……”

  有个就站在高绍祥身边的商人叹息了一声,似乎对这点数额并不感兴趣。

  马上另一个声音响起:“现货,一万石,103文。”

  高绍祥:好家伙,开口就低了两文钱。这汴京城中的米价果然在跌。

  “103文,我要了,成交!”

  刚才嫌三千石太少的那位马上举起了手。

  那边有个牙人模样的中年男子手一挥道:“一万石,103文,成交,两位请过来立契!”

  高绍祥立即跟在身边那商人的身后,到立契的地方去看了一眼。只见那立契极其简单,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制式契约,由刻印坊制版印刷出来的。契约上只有数量、成交价格、交货时间那里是需要现场填写的,而确认买卖的双方只要伸出拇指来按个手印儿,就算是双方立下契约了。

  就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