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五章 仁与义_明末边军一小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媚于身,到时肯定可以给你生七、八个儿子。”

  说到这里,他呵呵地笑了起来,看他那笑脸,哪还有堂堂学正的样子?

  王斗只是微笑摇头。

  符名启哼了一声:“还摆起架子了,说实在。你二人身份地位相差太远,你又有了妻室,以她的身扮,是不可能给你做妾的。”

  二人说说笑笑。进了内室,王斗看符名启妻田氏不在,问道:“嫂夫人呢?”

  符名启道:“回娘家了。”

  二人坐定,符名启道:“王老弟,我一直好奇,话说人不风流枉少年。可你似乎连欣赏美色的心思都没有。”

  “你不贪财,不好色,对百姓仁爱,人无完人,你这样,是为了什么?”

  王斗静坐良久,他道:“古人有云,修身,治国,平天下!”

  “可我自认连修身这一段都没有到,我现在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了生存罢了。”

  “乱世之中,苦苦挣扎!”

  符名启深深叹息起来,良久,他唱起歌来,歌声悲切,却是那天在灾民中听来的歌谣。

  ……

  舜乡堡在四月时开设了孩童学堂,分为了几个大班小班。

  每班约有孩童数十人,连董家庄都有小孩到舜乡堡去上学。董家庄离舜乡堡并不很远,学生走个几里路去上学,就是在后世也是非常普遍的事。不过从靖边堡到舜乡堡去上学就稍远了一些。

  学堂孩童每日的口粮,都是由堡内提供。舜乡旧堡内有十三岁以下的男孩女孩一百三十多人。舜乡新堡内有十三岁以下的男孩女孩近三百人。董家庄内也有六十多人。

  由于现在财力紧张,王斗只能选择一部分较聪颖,或是以前识过字的孩童进入学堂。约在一百多人,而且是清一色的男生,这个时代女孩是不能与男孩一起上学的。

  能进入学堂读书,是让人非常羡慕的事。

  古时的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特别是在大明,对读书人更是优待。只要中了秀才,就可以免去税粮负担,还可以仗剑游行。换成普通的平民,就是出了百里之外,也需要路引。

  而且舜乡堡的学堂还提供每日的口粮,给孩子们吃饱,又不用干活,这更是让堡内军户争抢这读书的名额。堡内军户只要有自家孩子在学堂读书的,对外说起来,这脸上都是极有光彩。

  学堂的教学,暂时让舜乡堡几个书吏代劳,保安州儒学学正符名启,也经常会从州城前来舜乡堡教习几课。

  舜乡堡这么多的学生,让他兴趣非常浓厚,他己经答应了王斗,以后会从保安卫卫学中挑选几个教师前来任课。

  至于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