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7 忙_科技之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觉得还是得通过别的途径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苹果M1使用了ARM精简指令集,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效率高弹性好,开发人员能够更加灵活的部署和实现高定制化的功能,软件的执行效率和CPU的低功耗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但是大家要注意,精简指令集的缺点是精简之后,很难具备普遍适用性的能力。高度的定制化对于未来的市场开拓而言,将会极大提高适应性成本。除非大家有精力去为所有的设备设计不同的CPU,来满足华夏差异化的市场需求。所以这套指令集的思路是在X86跟ARM之间,取中间值。”

  “一方面我们要追求高性能跟高通用性,要足够的开放,才能被市场所接受;另一方面我们虽然可以适当放弃精简指令集高订制特点,但要保留其单核心执行效率,同时还要在两者之间做出取舍。我不敢说这套指令集是最完美的,但我觉得在现有条件下,已经做到了让两者兼顾的最大努力。”

  “这套指令集我将之命名为Njsy指令集。这些指令集的完整代码希望大家能尽快读懂,接下来我对芯片架构跟设计提出一些我个人的想法。首先大家在考虑CPU设计方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硅通管的技术特性。在三维层面,我们可以更优雅的进行SOC布局,将三维优势发挥到极致。”

  “我的建议是一、二、三级缓存之外,我们应该设计出统一内存库,让一部分关键信息不需要在经过主板连线进行串行沟通,直接在统一内存库中完成数据交换,一次来解决延迟问题跟访问带宽受限问题;利用三维优势,将不同的核心跟缓存堆叠在不同的立体层级上,一次保证核心跟核心之间,核心跟缓存之间,核心跟内存之间的交换速度,同时GPU核心和CPU核心共享内存。”

  “其次,将神经网络计算跟仿生芯片集合进芯片之中,并给其一个专门的计算通道跟层级,关于这方面我已经在指令集的设计中给予了体现……”

  ……

  宁为正对着屏幕向宁思核心战斗团队一点点的阐述着自己的思路跟要求。

  整个十月跟十一月,夜以继日的奋战,自家的指令集终于出炉。

  虽然还没经过实践的检验,不过整个指令集系统已经在三月进行了数天的各种数字模拟,证明了这套指令集的科学性。

  当然对于宁思实验室跟其合作伙伴来说,大家的心情大概依然是懵逼的……

  主要还是太快了。

  对于这些核心人员来说,大家当然知道宁为是九月中旬才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发言支持研究自主指令集的,而不是通过购买或者跟开源平台合作,来构建新芯片的指令集。

  在做出决定之后,据说宁为开始设计指令集,华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