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〇九章 最后的碰头会_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却能够将淮海军的兵力快速投送到任何位置。

  为此曾国藩自己研究确定了一个湘军水师的建设方略:在水师的兵勇上,曾国藩选择“船户水手”。

  编制上以一艘“快蟹”船,十艘“长龙”船和十艘“舢板”船组成一营,每营五百人。

  “快蟹”船为船先锋,由营长坐镇指挥。

  在武器配备上,“凡船炮,长龙头炮二,洋庄八百斤至千斤,边炮四,各重七百斤,梢炮一,重七百斤,俱洋庄,腰炮专珠二,中四五十斤。”

  “大人,战船足够组建五营水师。罗大人自己新建了一部分战船。为了赶速度,还有一部分战船是征用的民船改造而成,性能上不差新船。”刘蓉答道。

  “嗯,仲岳是个实干之人,有他办水师,我很放心。”罗泽南确实是一个善于任事的能吏。

  “孟容,传我的军令给老九,让他移防醴陵县,严密监视对面淮海军的动静。”曾国藩吩咐道。

  江宁城,总统府。

  一场覆盖复兴军高层的会议正在召开。

  复兴军筹备反清的工作已经到了最后阶段。

  “诸位,这次可能是誓师之前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今天会议的目的就是统一思想。”

  “一旦我们正式誓师,那么就再也不能回头,除了前进就是前进,以摧枯拉朽般的势头推翻满清!”

  董书恒简短地做了一个开场白。

  “各位,先将各自条线的准备工作讲一下,让大家心中都有数。老曾从你这里开始吧。”

  “是,总统,通过近段时间的统筹安排,我们已经完全建立了福建、浙江的地方政府,完成了官员的分配,并且已经初步运行起来。”

  “现在,我们的手中储备了一大批的后备官员,其中有一岗双人制度储备的在岗后备官员两千七百余人。先后组织了两批次考试录用的在训官员三千四百余人。在校的书院学生五万三千多名。”

  “这些人都是潜在的地方官员人选。”

  董书恒点了点头,人才储备的问题一直是复兴军的硬伤。

  当前中国文人学习的那一套知识体系,跟复兴军的地方管理方式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复兴军通过考试,通过培训,通过带岗,就是为了达到将这些读书人回炉的目的。

  董书恒从不否定这些文人的才干。

  历史上湘军一脉的人很多都是秀才、诸生出身,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都成为了地方大员。成为了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

  虽然说洋务运动最终是失败了,但是这不能够否定这些人的才华。

  淮海军通过占领的江南五省,招揽人才。这些人中可能很多都是平庸的读书人,甚至有一些读死书的书呆子。

  但是这其中总会出现一批出类拔萃的人。

  淮海军的官员体系,起点非常的低,取消了吏员制度之后,就连最底层的办事人员都算是官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